《怪爷爷和“野长城”》

2022年10月09日 11:10
...展开
收起
作品介绍:《怪爷爷和“野长城”》微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实地取景,长城保护代际传承的故事打动了大众,有效调动起大家对长城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并被相关机构主动列为教育短片,用于长期宣导长城保护。

创作背景:(1)长城保护迫在眉睫。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审美魅力日渐凸显。歌中唱“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一直都给大家留下壮阔巍峨、延绵不绝的印象,但实际上,蜿蜒在崇山峻岭之巅的长城,90%是垂垂老矣的野长城,它们沧桑、残旧,正在时间长河中不可避免地走向破败,或因自然不可抗力,或因人为造成。
(2)腾讯公司一直在助力于长城保护。
2014年腾讯开始加入长城保护,2021年,腾讯开始探索将游戏引擎技术用于数字文保,并于今年上线里程碑式成果“云游长城”小程序,这是全球首次将云游戏技术用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它高精度还原,生动再现,让长城突破时空,装在手机里。数字长城,万里重现,腾讯公司希望能够让大众由此关注到长城保护。

创作目标:
(1)改变认知:找到大众与长城的情感连接点,改变大众对长城的固有认知;(2)引发关注:唤起大众对野长城的关注,参与到“云游长城”小程序并助力长城保护,感受腾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3)引爆圈层:
大众层面:引爆,达成高热度高讨论度,如微博热搜等,自然播放量500W以上;
专业层面:进行触达并收获高口碑,如中国文物基金会、各地文旅局、文物保护专家、长城守护员等。

洞察与策略:(1)发现大众认知偏差:歌曲中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而在现实中,万里长城90%是垂垂老矣的野长城。——长城的民族符号性天然在大众层面是容易引起关注的,但与此同时大众对长城形象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这一偏差能够吸引人进一步了解关注相关信息。
(2)洞察长城被符号化:我们常常会使用“雄伟、壮阔、巍峨、延绵不绝”这样宏大的词汇形容长城,在固有印象里,长城已经被塑造成一个与人们具体生活有些许距离感的符号。——想要打破这一距离感,可以从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情感内核作为切入点。
(3)了解人为破坏因素:“野长城”的破败除了自然影响还有许多人为原因。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部分长城延线居民生活条件艰辛、生存受限且缺乏文保意识,出现了许多拆长城砖建房、修建水利的事件。——长城的破损还与人类活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点与大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碰撞,可进一步引起社会圈层的关注。
(4)以真人真事为依托:上世纪80年代,国家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长城的重要性。此后,长城沿线许多村民自愿成为长城守护者,涌现了众多感人的长城故事,这些真实故事无声、动人,是调动大众情感的天然桥梁。
(5)结合时代背景:“云游长城”小程序的视觉与互动体验,属业内首次:从扫描收集到云游戏技术的运用,到写实级别的场景展示和交互效果、沉浸效果。疫情之下,人们足不出户可沉浸式地云游长城,也为我们宣传提供了契机。

创意阐述:1、以真人真事为依托,长城砖的“借”与“还”为切口,戏剧化演绎真实事件,为了让大众对“爷爷”这个人物原型更了解,我们以韩昊霖扮演的孙子许晖的第一视角讲述这段爷孙俩守护长城代际传承的故事。
2、影片开头悬念独白引入,前段剧情轻松幽默,而后质朴动人,最后融入“云游长城”,有效调动起大家对长城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并被相关机构主动列为教育短片,用于长期宣导长城保护。

结果与影响:大众层面:(1)微博造势:微博平台,挖掘影片亮点,联动@澎湃新闻 策划#这个12岁男孩竟还是长城守护者#微博话题,最高登上微博热搜榜24位,阅读量破6410[]万,以传承为核心立意点,传递年轻一代用游戏技术复刻长城、保护长城的信息,吸引大众关注长城,参与长城保护;内部矩阵:联动腾讯公司、腾讯游戏、腾讯影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20+权威官号助力发声,提升影片热度。(2)渠道加成:获腾讯视频、新片场、数英、TVCBOOK、虎嗅等平台首页推荐,全网累计播放超1300万+[];(3)程序引流:上线三天,访问人数突破200万,人均在线体验时长7分钟,《怪爷爷和“野长城”》上线后,小程序访问人数出现小高峰量。
专业层面:①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澎湃新闻联合出品,并肯定短片价值;
②短片拍摄地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秦皇岛市文物局等,主动要求将影片作为当地长城保护“教育短片”,用于线上线下教育宣传;③获多位专家学者肯定点赞,包括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莹、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尚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哲、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等。
{{commentYear}}金狮奖
奖项

2022

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

最佳男主角

金奖

2022

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

最佳公益片

银奖

评审团评语
{{item.name}}
{{item.company}}
{{item.title}}

{{item.comment}}

评论{{comments.total > 0 ? '(' + comments.total +')' : ''}}

{{item.user.profile.nickname}}

{{dateStr(parseInt(item.created_at))}}

{{item.content}}

{{sitem.user.profile.nickname}}

{{dateStr(parseInt(sitem.created_at))}}

{{sitem.at}}

{{sitem.content}}

更多 {{item.reply.count - 2}} 条回复

----- 到底了 -----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第一个发言吧!